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师生风采 > 正文

学研有约|访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国奖获得者李文静同学

发文时间:2023-11-25

学研有约|访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国奖获得者李文静同学


人简介

李文静:2021级发展经济学博士研究生,2018年7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学士学位,2021年7月获FUN乐天使官方网站金融学硕士学位,自2021年9月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。其主要研究方向有发展经济学、劳动经济学、数字经济。获2021届“FUN乐天使官方网站优秀毕业生”称号、FUN乐天使官方网站学业奖学金一等奖、全国大学英语三等奖。

101CD

科研情况

l 张国胜,李文静(2022),《矫正效应还是加剧效应——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“失衡”的影响》,《中国人口科学》,第6期。(权威,CSSCI)

l 张国胜,李文静(2023),《数字经济发展与农业转移人口永久迁移》,《劳动经济研究》,第2期。(所刊,CSSCI)

l 李欣珏,管秋俐,李文静(2023),《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网络外溢效应:来自“增量提质”的双重视角》,《产业经济研究》,第3期。(CSSCI)

l 主持FUN乐天使官方网站第十三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“数字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”(2021Y010)(已结项:优秀)

l 参与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《数字技术扩散与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差异:赋能效应与分化效应研究》

专访问答

19DE0


问题1:请问你有哪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和方法呢?

关于这方面的技巧,我觉得大家平时要多交流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首先是和自己导师的交流。我觉得很多同学缺乏和导师以及其他老师的沟通,我们要主动地去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,抓紧一切的机会去和老师进行讨论和沟通。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,导师就是一个很好的请教对象。

再者是和同学之间的交流。因为每个同学的研究方向不同,我们可以互相学习,不要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知识缺陷而不敢向其他人提问。我认为同学间的请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。

最后是多外出交流。作为硕博生我们可以多尝试参加学术会议,外出学习。期刊的发布是有周期的,具有一定的滞后性。但是很多学者会带着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去参加学术会议,那学术会议就是他们最新成果展集中展示的地方,这也是我们能够接触前沿研究成果的场所。

问题2:在研究生期间期间,你又是如何与导师进行良好的沟通的呢?

我就从个人的经历出发,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建议:

第一,完成自己身份上的转换。你和老师的关系不再仅仅是在课堂上老师传授你知识,你被动接收的关系,更多的是你们进行学术的交流,甚至有可能变成学术上的合作者。

第二,真诚永远是最大的本领。希望大家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还是要真诚、主动,同时做到有礼貌。比如说你去问老师问题的时候,所问问题不要是网上搜索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,这样一方面会显得你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,另一方面也是对老师时间的不尊重。如果你对自己的问题有做过前期的了解或准备,再去和老师讨论的话,这样可能是更好的方式。

问题3:在学术研究中遇到最棘手的难题是什么呢?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?

关于在读博期间遇到的棘手难题,我相信大家遇到的问题和我都是一样的,无非就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过程当中面临的焦虑,这是会长时间伴随我们的。这种焦虑的来源是我们无法控制事情的结果,我觉得解决焦虑的方式就是去选择做一些你可以控制结果的事情。对我来说,主要是两点:一是运动,我有打羽毛球的习惯,每次挥拍的时候都能够释放多巴胺,以此缓解我的焦虑;另一点就是交朋友,我在读博期间交到了很好的朋友,当有人欣赏你,听你讲话,是十分美好的。我觉得运动和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30F97


问题4:请问同学你关于阅读文献有哪些经验呢?

关于阅读文献资料,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:

首先,选择什么档次的期刊去阅读。 有一句谚语叫“You are what to eat”, 那么在阅读文献的方面也是You are what to read,意思是你读的文章能够塑造你的知识体系,也能够部分地去展示你的品味。国内四大刊、国外五大刊,包括你具体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都是需要去阅读的。当然其他的普通期刊也是有好文章存在的,但这需要你有一定的鉴赏能力,也需要耗费一定的筛选成本。

第二建议要带你的问题去阅读的文献。文献一般分为综述类的文献、方法类的文献和研究类的文献。综述类的文献主要是去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概况,方法类是具体方法的学习,阅读研究类的文章就是去模仿写作的一个很好的方式。

其三,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需要管理文献。尤其是随着阅读文献的数量增加,有效的文献管理工具也能够大大地提升效率。比如EndNote、Zotero,包括excel本身也具有文献管理的功能。整理论文、记笔记,包括做一些自己的综述都是很有效的。

最后,可以组团阅读文献。阅读文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。我现在是博士三年级,那我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,我们班的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,每周都会分享一篇top期刊的文章,由一位同学主讲,剩下同学提问。我觉得这种方式,一方面是让我们快速接触到研究领域的前沿,通过讨论进行学习,达到知识溢出的效果,在交流过程中我受益良多。另外一方面,组团这种新的方式能够让阅读文献变得没有那么枯燥,可以互相督促、互相学习。

18D85

总策划|梁双陆

监制|牛文斌

采访|彭倩

拍摄|徐彦浩

撰稿|沈楠


一审一校| 李振东

二审二校| 牛文斌

三审三校|    柴毅